阅读这篇文章,仿佛就像是在浏览一幅关于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生动画卷。作者黄小斜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剖析了当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
作者首先提及了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武汉某学校的硕士生导师因对待学生严苛无情,导致学生不堪受辱而选择结束生命。这一悲剧令人震惊和惋惜,也引发了作者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问题的深思。
接下来,作者通过自身经历,为我们展示了研究生生活的另一面。与某些严苛的导师不同,作者的导师给予了他们自由的空间,允许他们去实习,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这样的导师让人感激,也让人羡慕。
在更多的学校,研究生的生活却并不如此。他们常常需要给导师打工,呆在实验室里做项目,甚至有时需要放弃实习的机会。这种情况听起来不合理,但却被默认为合理,就像996工作制在互联网公司中一样,被视为常态。
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到底有哪些恩怨情仇?为什么研究生要给导师打工?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呆在实验室里做项目?这些问题无疑触及了许多研究生的疑惑和困惑。
作者指出,跟老师做项目听起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确实也无可厚非。当导师让学生做一些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无关的项目,只发给他们一点点工资时,许多学生会觉得难以接受。尽管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但有时候拿到的工资确实微薄,一般一个月只有几百块,比起在公司里打工差远了。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些导师不愿意让学生去实习,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招聘。这种行为似乎有些不可理喻,因为学生读研不就是为了找工作吗?导师之所以这么做,往往是因为实验室的项目与公司有合作,必须完成以保证利益。但这样一来,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利益共体变成了敌人,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作者还谈到了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对于学硕来说,他们一般有机会读博,所以导师会比较看重他们,大部分学硕都要待在实验室做事情。而对于专硕来说,更好的选择是去实习,积累实践经验。
作者强调,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本来没有什么太多的恩怨,但一旦利益不一致,就可能出现不和谐的情况。双方应该找到平衡点,避免影响各自的前途。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尽量做出明智的决策,不要让自己后悔。这篇生动的文章让人深思,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