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认为程序员是一个高薪行业,经常听到有人月薪高达数万,令人羡慕不已。当看到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条时,许多人开始焦虑并渴望成为高薪程序员。但实际上,高薪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获得。
许多程序员自称“码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繁重且似乎永远无法带来职业上的提升。他们担心自己的工作随时被新人替代,于是年轻的考虑转型做管理,年长的则面临所谓的“四十岁危机”。有些程序员凭借高效的工作能力和出众的技术水平,在机会来临时能够迅速晋升,收入也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序员被称为高薪程序员或工程师。
在互联网行业,项目需求是动态变化的,这意味着即使你能力出众、效率高,也可能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功能需求,程序员也有强烈的欲望去优化和重构代码。他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客户的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项目的收益如何?自己的工作对公司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问题常常不在程序员的思考范围内。吴军老师在《见识》一书中将工程师分为五个等级,相邻等级间存在十倍的差距。第五级工程师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编程工作,他们能够与产品经理深入挖掘需求,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跨部门沟通获取资源,使用开源组件并按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那么,如何成为第五级工程师呢?你需要有强烈的愿望成为高阶工程师。无欲则刚,只有内心渴望成为高阶工程师,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还需要懂得做减法的学问。事务性工作非常多,要移除不重要的事情,专注于完成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每升级到下一级,收入都会呈现十倍上涨的趋势。要准确判断工作的优先级,并与领导、产品经理等相关人员密切沟通。
成为第五级工程师的条件包括强烈的升级欲望和懂得做减法的智慧。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沟通能力,程序员可以逐步迈向高阶工程师的行列,实现职业价值的提升和收入的显著增长。要想成为专家,需要理解并运用“减法思维”,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寻事物的本质。而要达到这一境界,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实践一万小时定律。正如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所言:“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是付出至少一万小时的锤炼。”这不是简单的时间累加,而是强调我们每一次的努力都应该最大程度上复用上一次的努力成果。在互联网行业频繁跳槽的背景下,真正的专家不是频繁更换工具和技术,而是在学习新技术时,能够感受到与旧技术的紧密联系,能够举一反三,高效复用之前的经验。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关键节点。当面临众多任务和复杂的交互时,理清思路的关键在于确定每件工作的关键节点,如完成时间、交付点等。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减少任务切换的成本。常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程序员而言,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就是他们的常识。缺乏常识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限制职业发展空间。我们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常识库。
一个优秀的职场人还需要具备“后劲”。这种后劲来源于科学的职场做事方法,比如对产品的主人翁精神、主动的工作态度、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团队知识的分享等。这些都能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竞争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关于如何提升自我,我们要警惕“花盆效应”。我们不能长时间待在舒适的“花盆”里,否则就会失去进取心和动力。只有不断尝试、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那些停止学习、固步自封的人,他们的成长和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区域里。我们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专家。对于大龄程序员的发展问题,一直是程序员群体中热议的话题,似乎每个程序员都对此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关心。对于所谓的“中年危机”,每个人似乎都抱有敬畏之心。最近在一些论坛上,有声音表示某些公司并不招聘年龄较大的纯开发人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关于公司是否不招聘大龄纯开发这一问题,答案确实是,大龄程序员在寻找纯技术方向的工作时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公司的本质在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给予P7及以上评级的职位,公司期望员工能带来更多的价值。纯技术的进步无疑是体现价值的一种方式,但在以业务为导向的公司里,晋升更看重的是员工能否为业务带来显著的增量价值。如果大龄程序员能在技术进阶的展现出对业务的深入理解与贡献,那么他们依然有很大的机会。
对于那些追求技术导向的大龄程序员来说,他们的选择并非没有。他们可以选择加入那些更注重技术导向的公司或岗位。在工作中,他们可以选择降薪或平薪跳槽,也可以选择进阶成为架构师或首席架构师。这些选择都需要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并付诸实践。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程序员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收入可能与个人的技术能力并不完全相关,而是与能为雇主提供的价值有关。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最有价值的赛道至关重要。还需要注意培养自己技能的稀缺性。跳槽不应仅仅因为现在的状况差,而应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做好开源项目、提升架构能力等都是程序员需要关注的事项。
作为大龄程序员,我有一些感悟想与大家分享。不要长时间处于过于安逸的环境中,要时刻保持学习与进步的动力。虽然技术很重要,但也要关注技术之外的东西。技术深度可以不必过分追求,但一定要追求技术的广度。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受环境左右,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一个缺乏独立思考的人,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劳力者,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而代之。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但关键是要明确哪些是性格上的不足,哪些是人格上的裂痕。我们可以接受性格上的缺陷,但绝不能容忍人格的缺失。否则在职场中,你将难以找到真正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
不要总是沉溺于IT行业即将消亡的幻想中,想着转行去卖烧饼谋生。在你尚未制定全面计划之前,坚持本行是你保持体面工作的最佳选择。如果你家庭背景优越、资源丰富,这条建议可能并不适合你。
人应该有梦想,无论是宏大的愿景还是微小的目标。看看成功人士王健林的例子,他的成功源自于一系列具体、可量化的目标。比如,“我明天要早起”是一个模糊的想法,而“我明天早上五点起床”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梦想和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青春和时间的投资方向。
如果说青春如同流逝的水,我们无法挽回;那么时间亦是如此,稍纵即逝。在这有限的青春和宝贵的时间里,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方向,设定可实现的目标,不断前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浪潮中立足,不被时代所淘汰。作者:java高级架构技术,更多精彩观点与深度思考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