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杀一个程序员不用枪,三次需求变更足以致命。”对于程序员来说,需求变化无疑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种无常的变化让他们感到困惑和焦虑。就像调完代码后突然要更改需求一样,让人无所适从。
在项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开发者刚刚完成任务卡上的任务,准备松一口气时,却发现需求已经悄然改变。即使我们尝试与老板沟通,希望他们在冲刺阶段尽量减少需求的调整,但变化仍然频繁发生。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老板总是频繁调整需求呢?其实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老板作为决策者,他们真正关心产品的成败,希望将产品做到最好。他们不断思考、探索和完善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正因为这种对产品的执着追求,他们总是想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需求,以逼近他们心中的最佳方案。而我们作为执行者,心态上并没有老板那么极端追求产品的完美,更倾向于保持现状,不希望需求频繁变动。这种心态上的差距导致了双方之间的冲突。
当我们深入了解老板的心理后,也应该明白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前行。这时,我们不应该仅仅从表面去抵触或抱怨需求的变化,而是应该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能穿上老板的鞋子走一走,也许就能理解他们的苦衷和追求。我们需要破除内心的私心杂念,真正拥抱变化。这样做不仅可以缩小我们与老板之间的心态差距,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需求变化背后的原因。
理解并接受需求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盲目地接受一切变动。实际上,我们还需要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控制需求的变动。这就需要我们持有正确的动机和态度。稻盛和夫的“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应该以产品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与老板深入沟通,明确需求的稳定性和变动范围,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团队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来应对需求的变化。这样,我们既能理解并接受变化,又能有效地控制需求的频繁变动,推动项目平稳前行。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拥抱变化时,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当你抛却私心,达到无我之境,只剩下大道在心时,你便能以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个需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地分析它们是否对产品和公司有益。在这样的心境下,与老板讨论需求时,即使拒绝某个需求,也不会因为实现层面的困难或个人情感而犹豫不决。相反,你的决策将基于事实和对公司、产品的长远考虑。这样的态度转变,使你能够优雅地应对那些不合理或不符合公司整体目标的需求。
在与老板商讨是否将需求纳入开发计划时,我们可以借助几种策略性的方法。首先是目标整理。当老板提出新的或变更的需求时,我们应当重新审视项目或产品的目标。通过询问老板这么做的目的,对比新需求与产品目标的关系,我们能够明确方向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在此过程中,使用白板列出老板和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双方理解和达成共识。
当与老板存在分歧时,可以采用后果揭示的方法。把添加某个需求可能产生的后果详细推演给老板看,让他明白其潜在的不良影响。有时老板不愿意改变他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没有触动他。一旦他看到他的做法对产品的不利影响,他会更愿意接受改变。
如果大家都认为新增的需求合理,但交付时间成为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优先级重排。列出当前的任务和工作量,明确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在此基础上,新增需求的实际工作量和时间成本便一目了然。此时可以请老板帮忙排列任务的优先级,可能老板会主动调整或放弃某些需求以确保整体计划的顺利进行。这样的沟通方式基于事实和数据,避免了情绪化的冲突,有助于双方达成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