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辰洋,《郭东白的架构课》的项目负责人。让我们继续探索东白老师与华良老师之间关于职业规划和产业人才选择的丰富对话。
在上一节的交流中,两位专家就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他们的对话内容,聚焦于产业互联网的人才选择标准。
嘉宾介绍:郭东白,瓜子二手车集团CTO;陈华良,每日优鲜技术VP,前美团算法委员会主席。以下是他们的精彩对话文字精华稿:
东白老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崭露头角?”对此,华良老师分享了他的观点。
华良老师首先强调产业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的结合,更是运营与消费互联网的融合。他提出第一性原则的重要性,意味着技术人不仅要精通技术,更需要对产业的运营有深入的理解。例如,供需矛盾的解决需要深入到线下业务的运转逻辑中,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高效算法。在此基础上,技术人需要有一颗愿意探索的心,勇于深入到一线现场去发掘问题、理解问题,真正地为产业创造价值。这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入产业的勇气。正如华良老师所说,“进化力”同样重要。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要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决心和勇气。而对于技术本身的选择,追求最新的技术是关键。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产业中,才能真正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东白老师对于华良老师的观点深表赞同,并进一步阐述了他在二手车行业中对于人才选择的看法。他认为勇气是首要的品质。进入一个还未被证实的行业如同在未知的海洋中航行,需要勇气去拥抱不确定性。他强调在不确定的赛道中需要有思考力,去分析成本结构、利润点以及未来的增长点。正如他所言:“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的因素,需要勇敢者的大胆猜想与理性分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在未知的领域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这种勇气和思考力的结合使得这些人才能够在各种行业都有出色的表现。除此之外还需注重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水平提升的能力即进化力也非常重要这也是技术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保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态度也是关键所在最后对于技术本身的选择也需要追求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产业中去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优秀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总的来说两位专家都强调了人才的全面发展不断进化不断适应产业变化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时应该秉持的态度和追求的方向。对于想要进入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来说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对产业运营有深入的理解更需要一颗愿意探索的心和不断进化的决心让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人才的涌现共同推动产业的繁荣发展。此外强烈建议大家观看完整视频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两位老师的智慧结晶。在罗生门效应中,我们常遇到各种声音和观点。正如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方向和对错,企业在寻找技术爆发的关键节点时也面临诸多选择。在这个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找到那些能锁定目标、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特别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技术的爆发并非普遍现象,只在特定领域如电商领域显现。拥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中美企业在人才选择上的差异,东白先生提到,这主要源于企业所笃信的生存原则不同。美国企业更相信技术的力量,他们擅长在一个赛道上深度挖掘,如Google和亚马逊的垂直发展模式。在这种理念下,企业更看重人才的绝对性壁垒优势,即使成本高昂也愿意为顶尖人才投资。而中国企业则更倾向于寻找多维度人才,他们需要兼具技术、管理和领导力等能力。这是因为在中国互联网大厂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背后的原因是供给过剩的现实状况。
那么对于那些希望在技术上深入发展的技术从业人员来说,应该选择外企还是中国企业呢?东白建议,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资深技术专家,进入大厂可能会发展得更快。但前提是你必须在大厂中脱颖而出,获取宝贵的资源和机会。在大厂工作可以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但竞争也相对激烈。如果你在大厂无法获得好的机会,选择在中等规模的公司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关键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要保持学习和进步的态度。
对于是否应该频繁更换工作的问题,我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选择职业发展的道路确实需要谨慎。互联网行业虽然面临压力和挑战,但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是关键。无论选择在大厂还是小厂工作,都要努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
尽管消费互联网的机会可能相对有限,但产业互联网仍然孕育着无限的可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在向我们敞开大门,这里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完成。当前,整个社会正在逐步实现数字化,这一进程背后,是国家对技术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坚定信念。
对于技术,我怀有深深的认同,视其为“零成本改变世界的利器”。我们可能都在思考,手中究竟握有什么资源能够影响这个世界?金钱、人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资源可能并不足够。而技术,就像是一把钥匙,无论学生还是职场新人,只要愿意钻研,掌握最新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产业或互联网中,必定能为社会带来巨大价值。
关于就业问题,我认为无需过分担忧。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虽然某些领域可能已趋饱和,但仍有无数其他方向等待我们去探索。关键在不断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成为行业内的顶尖专家,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东白提出一种理念:“技不压身”。而我更看重技术人员的技能稀缺度。我希望能学到最稀缺的技能,并且这个技能的市场需求被放大到极致。比如深度学习,如果在5-10年前投入其中,那现在就已经站在了风口上。这样的技能相当于选对了方向,并且深挖下去,一旦市场需求爆发,其价值无可估量。
我更倾向于一种“赌命逻辑”,相信只有敢于赌,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这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决断力。一开始就要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有前途的技术,然后努力放大自己的稀缺性。否则,就可能流于平庸。
华良对此有另一种解读,他认为成为顶尖专家是发挥个人热量的关键。无论技术如何变迁,从底层的数据库到大数据处理,基础技术是相通的。真正的变化在于业务技术,即如何将基础技术应用于解决业务问题,并构建业务技术架构。这需要我们对产业运营有深入理解,并将技术与业务相结合。
在生鲜行业,技术栈的应用并无特别之处。底层的基础技术如数据库、大数据处理等是通用的,只是在业务技术上会有所不同。我把技术分为基础技术和业务技术。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技术,还需要深入理解产业运营,将技术与业务结合,形成业务技术架构。在构建技术架构时,我们要遵循第一性原则,确保我们的技术和业务策略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始终强调第一性原则,因为业务本身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全貌。这300个环节,如同一张密集的网,每一个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在构建业务架构时,我们必须对这种复杂性有清晰的认识。
业务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的业务架构需要具备支撑多样性的能力。在实际业务运营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我称之为“多样性”。在构建业务架构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多样性,确保架构能够灵活适应业务的变化。
我还强调“兜底原则”。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我们总是面临着一些无法预见的情况。当这些意外情况时,我们需要有一种机制,确保业务能够继续运转。这就像是在供需极端情况下,比如疫情期间货物爆仓,我们需要有应对策略,确保业务不受影响。
技术架构的创新并不多,更多的创新发生在业务架构上。不同的业务需要我们构建针对性的业务架构,以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针对东白提到的问题,我认为产业创新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降低创新的成本。MVP(最小可行产品)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先通过相对简单的方案,甚至是用Excel表加上MIS系统,来让业务先跑通。这样极低的成本,甚至可以控制在几十人天的范围内。当业务被证明能够跑通时,我们再考虑技术的迭代和真正的技术赋能。
对于架构师来说,除了满足稳定性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具备前瞻性。我们的系统架构要能够预见未来的变化,满足业务的创新需求。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们的技术架构要有前瞻性,允许业务进行低成本的定制和创新尝试。这样,创新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我不断强调“进化”。我热爱进化论,因为我发现业务形态和最终的技术都是受环境制约的。我们必须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低代码化,为什么要构建灵活、前瞻性的技术架构——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降低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在产业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我们身处相似的行业背景中,尽管存在细微的差异性,但一些显著的特征已经开始显现。我们所涉及的领域正经历着低代码化的趋势,拥有大量的工作流程和数字化能力。在此之上,我们的成长话题更加引人入胜。对于还未成为架构师的个体来说,如何快速成长?在校招过程中,有哪些特质能够预示一个人的潜力?
华良对此有着深入的见解。他认为,快速成长的人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首先是对业务的深刻理解,需要清楚自己所处产业的业态以及公司在其中的定位。这种理解能帮助我们在解决业务问题时更加精准。技术力是核心。我们依赖技术驱动业务,因此技术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快速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技术方向是成长为领先者的关键。为此,GitHub成为了一个极好的学习平台,它汇集了众多实战项目,能让我们深入理解资深架构师的工作方式。除此之外,进化力也是不可忽视的特质。持续反思并寻找进步的空间,是那些潜力巨大的人共有的特点。他们渴望成长,并愿意跳出舒适圈接受挑战。
东白也分享了他的观察。他提到很多人会陷入“履约模式”,即陷入忙碌的工作状态,却忽视了真正的成长和价值。优秀的人不会陷入这种逻辑误区,他们明白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持续的学习和提升,而非简单的忙碌。他也强调了技术迭代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和实战项目来提升架构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我们技术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我称之为“横切面的知识”与“纵切面的知识”的融合。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如同在广阔的文学世界中探索,让我们领略到API的深邃与广阔,如同阅读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开始可能觉得晦涩难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理解能力将不断提升。再去研读API,如同领会了大师级的智慧。我在亚马逊的工作经历中深有体会。全员的代码公开,使我得以半年时间观摩了团队的代码及依赖方的所有代码。身为数据架构师的我,虽不亲自编写代码,但从代码中看到了更多关于API的影子,它们更直观地展现了架构师的布局思考。在大型企业中,还有很多宝贵的资源等待我们去发掘。比如亚马逊的COE和阿里运营大学的资源等。这些都让我深感实践知识的宝贵。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战的经验才是我们能力升华的关键。每一次与华良的交流都让我收获满满。他的建议也使我深感赞同:不仅要交流心得,还要做好职业规划,相信技术的力量,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进化力。对于那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积累经验和资源是重中之重。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资源和经验后,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我成长的方向和价值所在。期待与华良老师的更多交流分享!希望他的心得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